日前,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信息显示,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一汽奔腾”)正式启动新一轮增资引战。据了解,一汽奔腾此次引战将重点面向地方产投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中国一汽战略合作伙伴,通过引入不同行业背景和资源优势的股东,实现资源整合和战略同步,为新能源转型带来多元的资源和支持。
而这,也是继2023年一汽奔腾引入悦达集团后,再次面向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。2023年开始,一汽奔腾启动股份制改革,通过引入悦达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,带来市场资源和外部机制,后又经“股份公司”工商变更,建立了更加清晰与现代化的治理结构,以改革手段按下智能化、电动化转型加速键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整个中国一汽的战略中,一汽奔腾的地位越发重要,中国一汽曾明确提出要“全力做优红旗、做强解放、做大奔腾”,将奔腾定位为“自主销量的重要贡献者、新能源转型的先行突破者、改革创新的积极践行者”。股份制改革背后,也是中国一汽对一汽奔腾的看好和希望。
目前来看,启动股份制改革后,一汽奔腾在体制机制创新、强化资源协同等新变化下成绩斐然,一方面,其销量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完成翻倍,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渗透率也超过70%;另一方面,一汽奔腾斥资百亿打造的悦意序列,以及产品背后构建的完整技术架构也为“All in新能源”带来了更强的动力。
如今一汽奔腾再度引入战略投资者,继续深化改革,在股改成果初显、产品布局成型、品牌认知回暖的关键时刻落地,或将助力一汽奔腾加快智能化、电动化转型,在“奋力跻身自主第一阵营”的路上再次前进一大步。
股改成效显著 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市场突围
在中国一汽坚定推进自主品牌发展的大战略下,一汽奔腾承接了重要的历史任务。同此前的北汽新能源、广汽埃安等一样,一汽奔腾也开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行改革,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。
2023年,一汽奔腾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革,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江苏悦达集团,为奔腾整合市场资源,激活外部机制,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据了解,悦达集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广泛,拥有国新新能源、悦达延锋汽车部件、悦达新能源电池等在内的汽车产业全链条生态体系,为一汽奔腾带来了强大的渠道资源和技术协同性。
在引入悦达集团后,一汽奔腾也实现了“长春+盐城”的双生产基地布局,其中盐城新能源基地,更为一汽奔腾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。该基地总投资超过50亿元,从项目立项到首款车型奔腾小马下线仅用18个月。并且从市场成绩来看,奔腾小马上市后连续多个月销量破万,成为细分市场“国民神车”。
一汽奔腾经过两年的股改,不仅优化了治理结构,还在引入外部资本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。至于效果,最直观的是让一汽奔腾在市场环节实现突围,2024年,奔腾品牌整体销量达15.1万辆,同比增长25%,创十年来最高水平。其中,奔腾品牌新能源产品销售82872辆,同比增长214%,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5%,远超全行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。
今年一季度,一汽奔腾销量达38939辆,同比增长47.4%,其中新能源销量28441辆,渗透率达73%,成为销量增长主要驱动力。值得关注的是,股改过程中,一汽奔腾的新能源矩阵正快速完善,奔腾小马之外,悦意序列车型正逐步进入市场,定位年轻家庭的悦意03、上海车展亮相的B+级旗舰悦意08正为一汽奔腾开启新一轮的新能源攻势。
更重要的是,悦意系列的背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、智能化技术链条,让一汽奔腾的新能源转型更具看点。
百亿研发构筑悦意序列技术护城河 再引战投强化资源协同
悦意序列是一汽奔腾参与新一轮竞争的重点车系,其背后是过去三年里,一汽奔腾斥资百亿打造的技术架构,包括“越影平台+逐日动力+如意座舱”等,覆盖平台、动力、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核心技术板块。
其中,越影平台是悦意序列的技术基石,拥有五大核心技术板块,包括实现多域融合和智能的超光架构,通过优化风阻、热管理等保障低能耗的灵驭能效,支持轴距灵活调节和续航自由拓展的百变舒乘,操控灵敏度更高、制动距离更小的星驰底盘以及涵盖事故前中后全流程的磐石安全等。
这一平台已应用于悦意03、悦意07等车型,以悦意03为例,其拥有565公里的续航里程,全球量产A级SUV最低的风阻系数,低至11.8度的百公里电耗以及高达78%得房率等核心优势。逐日动力是悦意序列的动力核心,包括BMP超能纯电、超级混动和超能增程三条技术路线。
BMP超能纯电,由极鸥电驱和装甲电池组成,前者可实现多种集成形式,兼顾多种驱动形式,并且效率较高,目前,极鸥八合一电驱已在悦意03车型量产,极鸥三合一电驱综合效率高达92%。后者则具备高安全性、可靠性,整个系统可实现60万公里运行零故障。